一位哲人說過“預測未來的******辦法就是將它創造出來”!未來將如何?有關農資專家分析認為,將會出現下面四種趨勢:
趨勢一:產業邊界加速融合。通過投資、自營、合作、合股等方式農資生產商可能也是礦老板,也可能是土地耕種者,城市蔬菜水果肉類提供者,商品進出口經營者,產業投資者;像山東六和飼料,已經很難再說是一家飼料生產企業了。
趨勢二: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整合價值鏈,搶占關鍵環節成為經營重心。一個或幾個行業主導者將能確定農資游戲規則,確定誰有資格參與行業競爭,誰主導產業鏈的價值結構,新技術何時運用到產品中。農資行業的屬性決定不同行業整合的路徑不同,化肥行業因為規模經濟更明顯,產業容量大,橫向整合更可能成為先發優勢;農藥行業技術含量高,品類明顯可能縱向整合;種子行業品牌關注度高,可能通過品牌進行整合。
趨勢三:價值鏈某一環節聯盟與另一環節聯盟的競爭將會顯現。
例如生產環節與零售環節隨著商業模式升級,戰略重構,都會形成大的商業機構及其聯盟,生產與零售環節為爭奪價值鏈制高點會產生環節對環節的博弈,只是目前零售環節還在摸索中成長,聯盟還未成型。從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歷程看,以往的家電產業市場模式就是這樣一種循環,家電產業鏈的零售層核心機構采用大規模采購壓低產品進價,通過在一二線城市構建銷售網絡擴大產品的銷售面,通過低價撬動銷售規模機制,***終持續壓低上游廠商的價格,通過盤剝上游廠商,實現產業鏈零售層的利潤。第二種情況是廠家聯盟與種植行業聯盟間的競爭也會展開。目前是以廠家直供的形式少量出現。一旦種植業出現聯盟,與廠家的博弈有可能占據上風,迫使廠家也要進行聯盟,直供模式也會演化出多種內涵,交易內容涉及農產品收購、銷售、以肥換貨等。
趨勢四:在一些區域,市場將會從一個同質化的單一品類的 (常規復合肥)統一大市場逐漸演變成一群以小批量定制化和產品差異性為主的小需求市場的總和。這對大小企業的產品類別設計提出挑戰。隨著農村種植結構的集約化,真正對土地感興趣的是城市的投資者,他們與傳統農民有完全不一樣的農業經營方式,在用肥用藥上,小、精、準成為他們的標準。這類需求模式會占據不少的市場空間,會擠占同質化大田肥市場,從而改變市場中的產品結構。
一由于農藥、化肥產能過大,市場供大與求,競爭激烈,企業爭打價格戰,中小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差,市場將自動隨淘汰一批中小企業。
二各種專業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土地流轉政策的深入,未來將會出現一大批專業社和占有大量土地的農場主。合作社和農場主使用農資將會和生產廠家直接見面,農資批零商數量將減少,物流企業增多。
三各種技術服務型組織增加
作為縣級農資經銷商,你是怎么做的?
經過二十幾年的激烈競爭,當前多數縣級農資經銷商已經分出層次,各有優勢,但競爭還在繼續,中國的農資行業格局在不斷變化,為了生存和發展,縣級經銷商的競爭壓力依然很大,你該怎么做?
1、你的優勢是什么?資金、地理位置、人脈、網絡、品牌資源還是營銷模式?
2、你的產品資源鏈條是否完善?是單一品牌的代理還是多品牌營銷?還是眼前哪個賺錢多先拿下再說?
3、你的網絡建設和維護呢?如何對待你的零售商客戶?
4、***重要的是你的營銷策略。以大路貨上量為主?還是隨意性,哪個賣得快賺得多就賣哪個?還是技術服務型的呢?

|